陆军某旅组织高温条件下多炮种协同训练——
酷暑时节砺精兵
■刘华山 曹臻浩
烈日炎炎,热浪蒸腾,硝烟弥漫。近日,陆军某旅火力分队一场实兵实弹对抗训练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紧张展开。
“完成射击准备!”首轮火力打击开始,各炮组沉着应对,接收参数后迅速依托火控系统解算射击诸元、完成弹药选择,在极端天气下展现出较强的灵活性。
“高温是天然的‘磨刀石’,今天洒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在为未来战场积累作战经验。”该旅领导介绍,此次训练官兵不仅要面对陌生地域、恶劣天候的挑战,还要接受比以往训练标准更严、时限更短的考验,而且在训练中,导调组改变了常见的多炮齐射模式,临机指定不同火炮独立摧毁特定目标,给训练增加了难度。
刚完成射击的炮管还在发烫,一组官兵立刻撤出。另一炮组官兵迅速进行射击准备。“瞄准!”口令过后,瞄准手虽然汗流满面,依然目不转睛地盯着瞄准镜。
“高温给装备性能和人员耐力都带来巨大挑战,为此我们探索出‘轮转木马’的打击模式。”分队指挥员陈伟平介绍,根据训练实际,他们将参训官兵分为射击、机动、准备3个小组,采用轮换方式持续发扬火力,不仅有效避免单一炮位长时间暴露和人员体能消耗的问题,还在高温条件下检验了多炮种协同、多方式打击的战法。
“战斗”继续进行,某炮长果断指挥炮组预选多个射击阵位,按照“射击—机动—射击”流程实施快打快撤,在机动中保存自身力量,在分散中保持与整体的联动。
“‘敌’装甲分队突破炮火封锁,立即拦阻!”收到导调指令,火力打击队自主解算射击诸元,对装甲集群实施饱和打击。一轮火力压制完成,无人机迅速升空,精准评估毁伤效果。
走下训练场,官兵已是大汗淋漓。在复盘总结中,大家针对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并制订针对性改进措施,为下一步专攻精练找准方向。